在混凝土建筑从“结构载体”向“艺术载体”转型的浪潮中,模具早已突破传统工具的定位,成为决定建筑造型精度、施工效率与美学价值的核心要素。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模具类型,如何选择一款真正“好用”的混凝土模具?答案藏在材料创新与场景适配的双重密码中。

 

 

传统钢模、木模凭借高强度与低成本,长期占据混凝土施工的主流市场。但其刚性材质特性决定了两大痛点:造型自由度低与表面处理粗糙。以悉尼歌剧院贝壳形屋顶为例,若采用传统钢模,需通过数十块异形模板拼接,不仅工期延长数倍,接缝处更易因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纹,破坏建筑流线美感。而木模虽能雕刻复杂纹理,却因耐久性差,难以重复使用,导致成本激增。

 

 

当建筑师追求曲面、镂空、仿生等非标造型时,混凝土弹性造型模板以高分子弹性材料(如橡胶、聚氨酯)为核心,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具的“刚性逻辑”。其柔韧性可实现单块模板覆盖复杂曲面,减少拼接误差;耐磨性与耐化学腐蚀性则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形变稳定,避免模板被碱性物质侵蚀。

 

以德国RECKLI衬模技术为例,其聚氨酯弹性模板可精准复刻毫米级肌理,从木纹、石材到抽象浮雕,让混凝土表面“生长”出无限可能。在杭州某艺术中心项目中,弹性模板通过定向肌理排列算法,使竖向条纹模板拼接后几乎无痕,解决了传统模板的“视觉断裂”难题,最终呈现的褶皱混凝土墙面成为城市地标。

 

 

在弹性模板家族中,聚氨酯弹性模板凭借综合性能脱颖而出。其邵氏硬度可调范围广,既能满足清水混凝土对表面细腻度的苛刻要求,又能通过高硬度配方承受预应力混凝土的高压浇筑。耐高温特性更使其在蒸养工艺中保持尺寸稳定,避免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混凝土开裂。

 

模具的“好用”最终需回归施工场景。对于标准化构件生产,高强度钢模仍是性价比之选;而在文化艺术建筑、高端住宅等领域,弹性造型模板与聚氨酯模板的组合,则能实现造型自由与成本控制的双赢。某住宅项目通过聚氨酯模板定制仿木纹外墙,既规避了实木易腐的缺陷,又以混凝土同寿命的特性降低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。

 

 

从悉尼歌剧院的贝壳穹顶到杭州艺术中心的褶皱墙面,混凝土模具的进化史,本质是建筑美学与工程技术的博弈史。当弹性造型模板与聚氨酯技术打破“造型-成本-效率”的不可能三角,混凝土终于挣脱“灰色水泥”的刻板印象,成为承载创意的“可塑性画布”。选择一款“好用”的模具,不仅是选择一种工具,更是选择一种让建筑“活”过来的可能性。

mgm1888中国官网

RECKLI China

 

上海鼎中新材料有限公司

上海市浦东新区三灶工业园宣春路158号

cassie@recklichina.cn

电   话:021-58465315

矫女士:13916712511

邵先生:18724667273

更多案例


XML 地图